王利丰 官方网站

http://wlf.zxart.cn/

王利丰

王利丰

粉丝:887117

作品总数:10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王利丰,1962年生于内蒙古;1979年开始木雕和油画创作;1986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-北京人艺舞美班;1986-1993年就职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舞美处;现为职业画家。王利丰的创作体现了一种历史主义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议价

国 画:议价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议价

拍卖新高: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史蕴诗心:王利丰的视觉史境

  当今资讯社会所带来的一个重要后果,就是历史感的消失,历史曾经是现代性的根基,因为历史解释了现代社会的渊源、发展和演化的历程。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,各种资讯蜂拥而来,人们无法再清楚地理清演变的脉络,这一切于是都逐渐消失了。现代社会一方面让人觉得时间飞速流转,似乎一切都同时发生,无法辨认真实与虚幻;而另一方面,人们又感到一切都在重复,没有创意,即使以创新为天职的艺术,也不再为人们提供未来的憧憬。于是,历史也似乎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。然而,文化现代性的反思、审美现代性的探讨,也正是从这种暧昧、暗淡的现实切入的。在中国,少数当代艺术家也从未放弃他们的历史想象和现实的思索。人们如何理解历史,意味着如何走向未来。

  自新世纪以来,王利丰持续创作了一系列有强烈文化历史意识的作品,名之为《大汉》、《大宋》、《大明》等。新近,他又运用传统书写工具材料枣巨大的墨块,创作出令人惊异的雕塑/装置作品。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盛年之作,其价值意义究竟如何?当代视觉艺术是否可能解释历史,它与史家的文本历史书写有何不同,或者说,实验艺术表达历史意识如何可能?显然,这不惟是艺术批评要去认真面对的个案问题。

  人们通过阅读史籍了解历史,但文本的历史,多为“元叙事”,所谓“元叙事”即官修的正史,其结果就是将历史知识合法化,变成一种统治者的威权政治力量。因此当代思想家顾准断言,中国历史是“史官文化”制作的历史。后现代史观认为,作为知识的历史,既不确定,也不客观,到头来只存在着当代思想与政治创造的相对知识。虽然“元叙事”生产源自科学革命,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人们怀疑它的有效性,特别是它的政治含义,即使是科学也不能免于价值的浸染。人们不再相信历史人物举足轻重的作用,只有叙事,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仍然存在。即便如此,叙事也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,人们还可以用描述、解释和想象等方式。了解历史的目的也是为了了解历史的真相,追求真理,但何为真实、真理,取决于谁对谁言说,取决于哪一个文本?历史究竟属于真实的过去,还是今日的“迷思”?

  脸是身体的灵魂,文化是历史之脸。王利丰的作品表现的不是一种历史时间,而是一种韵律的时间(rhythmic time),这种韵律的时间改变了原来的时间关系所隐含的辩证法、目的论以及客观性,而力图意象化地表现文化历史时间的丰富性和多元性。

  美术史中有许多著名的历史画,一般是再现历史故事,纪念伟大的历史人物或事件,但历史画不能发明历史,“元叙事”历史只是为画家确定题材,画家从别人那里接受历史,仅仅以极大的热忱抓住题材,用之于当时的主流观点和利益,在那里很少容许有艺术家的主体视角和历史想象力存在。

  由此可以理解,王利丰为何从一开始就摈弃了历史画模式,拒绝了所谓写实主义式的“客观再现历史真实”的宏大虚妄,而非常自觉地继承了“吊古伤今,史为诗用”的中国人文传统。钱锺书先生曾言,诗具史笔,史蕴诗心。又一语道破地说,史必证实,诗可凿空。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几无不能诗,诗人也能读史,咏史诗极为丰盛,咏史诗以诗的形式或体裁,表达史事、史识、史意,而史笔自在其中。

  表达史事、史识、史意,有其发生之环境,可称之为史境。王利丰的独创性在于运用视觉意象营造史境,展示史实深层蕴涵的意义。文化历史的意义在于它存在着人人均可理解的某些东西,当然也包括真假两个方面。艺术家不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而去挑选食物,而是为了改变这种口味。不是我替文化历史说话,而是文化历史通过我说话,通过有韵律、有意味、有个体性情的意象说话。因此从其画面可以直接感受到,那些扑面而来的意象,是反叙述、求内省的态度,是形式美学的自主性,是大历史意象瞬间的象征性,还有他精心选择的历史文化符号本身的特殊性和多义性。由此而来的史境,无论于《大汉》、《大宋》或《大明》,都被高度净化并升华为艺术家的主体胸臆与情怀:幽深而雄浑,感伤而辉煌,真挚而颓唐乃至绝望。显现出艺术家把握文化历史意象的高超才能。

  《大汉》的史境体现着汉代文化的中心意象,雄浑的气势和不无笨重的古拙。每件单幅作品构图满幅而来,铺天盖地,充满强大的张力,色彩浑然、沉稳,蕴含着热烈而粗豪的原始活力和浪漫幻想。带着激情和冥想,画家从汉大赋、汉百戏、隶书、壁画、画像石、瓦当、漆器、铜镜、织锦的气度、意味、韵律、造型、纹样等综合、提炼出基本的美学风貌,形成了心中之象、韵外之致。画面上恰当拼贴了刻本、织锦、法书及碑帖拓片,使之具有抽象几何的力量,是对于无细节、无修饰空间感的形式强化,局部的繁复构成了意象的密度,产生了郁结般的压抑感。有了丰富史意,才能构成独特的史境;有了独特的史境,才有可能吸纳不同的读解。

  比较而言,史家剪裁史料的目的,有意无意地制造情节,设置情节,使得故事变得生动诱人。史学的工作与文艺创作没有根本的不同,由于历史的叙事形式所致,必然会让史家在著述时不断整理、剪裁已经挑选过了的史实加以编排处理,以体现他所叙述故事的完整性。文史不分家,二者并无本质不同。原因是二者都要借助语言的关系。视觉意象语言所表征的史境,为实证性的历史叙事语言所不逮,就在于前者蕴涵史意的多义性,后者往往力求史实的确定性。诗心与史笔各有异趣,诗可自创美感世界,而史只能发掘、重建或美或丑的既往世界,故诗可兴到,史必求实。诗与史各有分际,也可会通互补。

  缘此之故,《大汉》中沉痛的血红涌动,肃杀的黑色块面、锐利硬边,就不能仅从审美表象去读解,这些意象会引发超越历史时间的感愤和沉思,钩沉历史时间中那些令人颓唐乃至绝望的部分。“汉承秦制”,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同时形成了大一统的一人专制统治,中国两千年之久的专制政治对知识分子的高压,事实上是经由秦汉严酷的法统,不断积累,全面深化,浸入骨髓的。但两汉知识分子的文统,却源自楚骚浪漫主义蕴涵的自由精神,两汉知识分子的普遍感愤正是汉史的意象化表现,贾谊作《吊屈原赋》痛恨哀吟:“鸾凤伏窜兮,鸱鸮翱翔厖贤圣逆泄兮,方正倒植。”以“正其谊不谋其利,明其道不谋其功”见称的董仲舒,在其《士不遇赋》中说:“屈意从人,非吾徒矣厖皇皇不宁,只增辱矣厖虽日三省于吾身兮,犹怀进退之维谷。”至于史圣司马迁,则以压力的感愤成就了伟大的《史记》。由于 “元叙事”不断遮蔽冷峻的历史真相,麻木和遗忘就变成了生活的惯性,霸道的“天下主义”仍旧可以假借民族主义在现实中大行其道。

  通过《大汉》的意象语言形式,画家发展出一套完整的表现方法。概括而言,即寻求特定的时代中小写的历史精神,意会并提炼其美学风貌,从中确定可持续纯化的图景,为我所用。在《大宋》中, 画家领悟了宋画的冷逸、虚静、古雅,构图以虚当实,计白当黑,给出了纯净、凝练的意象风格。小写的历史精神的表现是对大写历史的解构,大写历史也就是“元叙事”。因此,画家对那些刻本、印章、法帖、丝绸的处理更加随心所欲,符号的意象化,使原有的固化的符号瓦解、涣散,从新组织成意义的图景。符号对意义是吝啬的,不是一切符号都能变成精神上的养料。

  对历史的感悟,很难做到的是有所言说,又见微知着。《大明》的文化历史意象被择定为明式椅子,如太师椅、官帽椅,这些造物不只象征着中国古典家具的最高典范,还是儒教伦理的范式,集教化、权威、规训于一体。在《大明》作品史境中,明式椅子显现着破碎、残缺、萧条的末世意味,渲染着残阳夕照的瑰丽与衰败。意境疏荡,而有瑰异之气。正是兴废由人事,山川空地形。永恒的国度在死亡之时开始。

  历史的真正涵义,即非过去发生的事,也不是指史书所载。在四福音书里,上帝要四个人来讲述其圣子的化身耶稣的生活,情形各不相同,而且彼此的讲述并不一致。历史,间或是人们永无休止地与时间对话的意识和行动。艺术的意象语言总是可以提出新的、不可能实现的要求,使所有的解释都落空。

  自2006年之春,王利丰由“中国历史系列”转向墨雕的创作实验,他在以往的文化历史思索中,已经理解了更深刻的东西。墨雕的材料直接采用墨锭,然而其体量是空前的巨大,厚25cm,高160cm,宽140cm。墨雕实验,意味着王利丰由一个技艺高超的画家,向着观念艺术家身份的自觉转变。这一新作的意义并不在于它们还将会产生哪些形式,而在于它现在已经产生的意义。要完整解释其意义,还必须从墨本身的历史着眼。

  作为中国“文房四宝”之一,墨的出现很早。《述在书法纂》上说:西周“邢夷始制墨,字从黑土煤烟所成,土之类也。”如果说是黑土,可能是指黑色一类矿物质,或矿物颜料,那么甲骨文上的黑色字,则出现得更早。如果说是煤烟所成,却是西汉以后的事。1975年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的墨是瓜子状的,磨时放在凹形砚池上,用一个扁圆形的研石,压在墨颗粒上加水磨细或磨成粉末后加水使用。后代的墨确是煤烟所成,其原料不同,可分为油烟墨、漆烟墨、松烟墨,分别以桐油、生漆、松枝所烧的烟炱,加黄明胶和麝香、冰片等制成。南北朝时易州的墨和剡县的纸很有名。五代时,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避乱到江南,改进易州制墨方法,制成“新安香墨”。新安即徽州,这就是徽墨的源头。到明清时,徽州制墨业更有发展,以胡开文所制为最有名。徽墨的特点是:“落纸如漆,色泽黑润,经久不褪,纸笔不胶,香味浓郁,丰肌腻理。”并在墨面雕刻山水人物,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及施以五彩,嵌在锦匣当中,延续至今,历久不衰,是我国高档工艺美术品之一。

  漆烟墨,是用桐油烟、麝香、冰片、金箔、珍珠粉等10余种名贵材料制成的。徽墨素有拈来轻、磨来清、嗅来馨、坚如玉、研无声、一点如漆、万载存真的美誉,是书画家的必备用品。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书画,集绘画、书法、雕刻、造型等艺术于一体,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。在工业制图、装潢美术、印刷、医药、描瓷等许多方面,徽墨也有广泛应用。

  从墨的历史看来,墨的物性被掩盖着,被自然遗忘,从而被否定了。墨的文明,始终充当着书写工具的材料文明,工具性完全改变了它的物之为物的本源涵义。墨的物性包涵着金木水火土五行,拢聚着天地人神的馈赠,它是一种独立之物,却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。墨的是其所是,其实并没有被真正发现和理解,即使是墨的象征意义。墨的历史表明,它的对象性只是人类向自己的文化奉献的一个祭品,故而,墨在工具性发生的那一刻就死去了。但如果仅仅为了向人自身奉献一个祭品而感到骄傲,奉献者和祭品都将遭到诅咒。一切实用主义并不如此看,因为墨的思想是清贫和苦涩,由它书写的智慧也是灰色而冰冷的。现在由中国的艺术家上手,愀然打开了墨的物性,我们能看到的或许还只是一盏美丽的灯。

  (岛子:清华大学教授、艺术批评家)